【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满腔豪情报家国——记荣立一等战功英雄张华东

时间:2025-08-01 10:48:43 来源: 九江日报

容颜老去,军人姿态依旧。虽脱下军装,仍兵味十足。这是许多市民对老英雄张华东的评价。

部队是个大熔炉,服役20多年,张华东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直至团长,成为战斗英雄。过去的岁月,总是让他感慨万分:如今虽老,但不忘初心、铭记英烈、发挥余热,愿在有生之年多做点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好事、实事。

字字忠心,如磐如石。

1970年12月,张华东响应国家号召,从九江应征入伍。

当时正值部队根据毛泽东“这样训练好”、不当“老爷兵”的批示精神,进行千里野营拉练。张华东未进入营地,就直接加入千里野营拉练。他身背行囊、扛着武器,每天徒步行军三四十公里,两个月走了两千多公里。那时,行囊越走越沉,腿脚越走越痛,身体越走越累,但就是这样的经历,练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他受益终身。

分到连队后,在完成军训同时,张华东与战友们一起参加农业生产,丰衣足食,改善连队生活。因踏实肯干,全身心投入部队训练与生产,入伍仅两个月,便加入了共青团,十个月后入了党。一年后,被选拔做师长的警卫员,随后又升任到炮兵排排长、连副政治指导员。

1978年底,张华东临危受命,接任连长,向广西开进,进行临战强化训练。上战场前,他和全连官兵写下遗书,向父母交代自己的身后事。

1979年2月16日,战斗打响的前一天,张华东在团召开的誓师大会上接下了一面写着“突击连”的旗子,这面旗子就决定了连队打主攻的任务,他从“硬骨头连”连长成为“敢死队”队长。2月17日早上,部队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在延绵5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发起了攻击,曳光弹划破黎明前的长空,将黑色的夜幕照射得犹如白昼。

战斗中,连队兵分几路穿过布满地雷、竹签的陷阱,向马鞍山发起进攻,仅用45分钟便攻占了马鞍山,是全团第一个拿下对方阵地的前线连队。全连官兵备受鼓舞,在夺取马鞍山后继续向坡界南侧无名高地发起进攻。

2月19日,张华东所在连队接到紧急命令,轻装快速前进,驰援师部前线并汇合。在山高路陡坦克无法前行、有埋伏的情况下,连队人员伤亡很大。见此情景,他和指导员商量后果断决定,徒步隐蔽绕过前面复杂地区挺进。随即,张华东带领全连以极少可利用的地形为依托,向对岸敌军发起攻击,使敌军遭到致命打击,落荒而逃。

28天的战斗,从主攻到驰援,再到清剿,张华东带领战士打了许多胜仗,消灭、俘虏了不少敌人,缴获了许多军用物资。连队获火线三等功。在战评中,连队又荣立集体一等功,荣获“突击英雄连”称号。张华东身上多处枪伤,被评为四级伤残,个人荣立一等战功。

1990年转业地方后,张华东退伍不褪色,永葆革命本色,历任市水产局局长、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等重要职务,为九江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8月7日,九江城防洪堤4至5号闸之间出现险情。作为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张华东第一时间赶往抗洪一线,协助市委书记和市长指挥、协调全市30多万抗洪大军和3万多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及当地群众一道共战洪魔。100个日日夜夜,张华东吃住在指挥部,1公里外的家没回过一次。

2006年5月3日,张华东在九景高速公路遇一辆爆胎翻车起火的轿车,车内两名老人被困。他冒着车辆爆炸风险,与村民合力破窗救人,用沙土灭火,10分钟内完成救援。其“人命关天,救人要紧”的举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多年来,张华东情系困难群体,用自己的伤残抚恤金资助困难大学生上学。他常说:“希望通过我的举动,能带动更多的人关心那些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难关。”

2019年国庆节,张华东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2年7月,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面对各种褒扬,张华东总是谦虚地说:“我是农民子弟,这些荣誉归功于党的培养,归功于部队的锻炼,归功于人民的关怀,我只是其中一员。”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包四华 备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有关资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