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振兴风正劲 濂溪乡韵满庭芳
庐山脚下茶香绕村,茶叶让百姓增收;江湖边良田靠数智设备管理,实现四季丰收;村里农家院干净整齐,村民们有说有笑聊变化。近年来,濂溪区聚焦特色产业培育、和美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服务改善、乡村治理效能提升,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呈现出产业兴旺、景色优美、人际和谐、百姓富裕的好景象。2022年至2024年,该区农业增加值由67154万元增长至7604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5002元提高到28411元。
特色产业添活力 田间地头有“奔头”
濂溪区新港镇的茶啤生产车间里,茶香和麦香混在一起。传送带上,白绿色包装的庐山云雾茶中式精酿啤酒正被装箱,卖到各地。4月底,第一批茶啤2万余罐在1个月内售罄,第二批茶啤已经上市,累计生产10万余罐,带动1000多户茶农增收。
这几年,濂溪区深挖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濂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九江茶市、中农联・赣北(濂溪)农产品智慧云仓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还积极举办了各类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带动全区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种植、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链条体系正在形成。庐山云雾茶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茶叶博览会上喊出了名号,其品牌价值达76.51亿元。
该区还将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建成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带动形成乡村旅游“热”,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
农家小院换新颜 乡村生活有“质感”
村里的农家小院干净整齐,乡间小路硬化了,路边有花草树木和菜园,傍晚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跳着广场舞,孩子们追逐嬉戏。濂溪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聚焦乡村群众需求和制约乡村发展的短板弱项、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去年,该区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27个村点,创建“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村庄2个、全域美丽乡镇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8个,创评三星级乡宿1家,评比美丽农户庭院1000家;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660个,同时区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行平稳,关键指标均排在全市前列。
聚焦农村民生工程,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实施智慧医保“村村通”工程。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去年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家,建设区域性养老院4家,打造“一老一小”幸福院6家,新增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家,建成助餐点22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72户。
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治理有“智慧”
濂溪区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行“三化同步、四位一体、五治融合”的“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积极开展2025年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选树工作,扎实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文化惠民方面,积极开展各类文旅推介活动,去年完成送戏下乡100余场,送电影下乡1080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7场,共计服务群众66万人次。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大力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逐步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在平安和谐乡村建设方面,坚持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培养“法律明白人”共1292人,全区9个乡镇(街道)及120个村(居)社区实现聘请法律顾问全覆盖。在强农惠农政策方面,深化推行白名单制度,切实提升“财农信贷通”金融支农实效,去年累计发放“财农信贷通”贷款3859万元,惠及农户40家。
如今的濂溪区,从产业沃土到宜居家园,从治理有效到民生安康,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共富路上的幸福歌声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刘敏 卢立群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