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县马当镇:“三资”改革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当拍卖锤落下的那一刻,全村人都在鼓掌!”彭泽县马当镇湖西村村支书钱章明至今记得2024年那场特殊的拍卖会。2416亩的鸭子湖和联营湖水面10年经营权以1160万元成交,相当于年租金从过去的7万元暴涨到116万元,增值16.5倍——这个让村民们眼睛发亮的数字,正是彭泽县马当镇“三资”改革最鲜活的注脚。走在湖西村,原本昏暗的村道如今灯火通明,新安装的12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村里多处池塘新砌的护塘堰既美化了环境又消除了安全隐患;371名65岁以上老人的医保全部由村集体代缴;考上大学的孩子最高能拿到2万元助学金,这些变化都源自那片“会生金”的水面。
记者从马当镇获悉,该镇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改革,探索出一条盘活村集体资产、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全镇16个村集体共清查登记固定资产1.01亿元,规范合同1040份,其中湖西村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实现集体年收入增长7倍。
制度创新:让集体资产从“糊涂账”到“明白账”
在马当镇政府的办公室里,会计点开电脑上的“三资”管理系统,16个村的固定资产、土地资源像“电子地图”一样清晰:湖西村的鸭子湖值多少钱、青山村的山林承包合同哪年到期,甚至每笔集体收入的流向都能追溯到具体经办人。
“以前合同都是手写的,有的租期20年租金才几千块。”工作人员翻出一叠整改前后的合同对比,“现在每份合同都要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最后盖镇上的合同专用章。”
马当镇通过前期起底摸排工作,将“三资”家底建档入库,促使“三资”数据信息透明可视化;整合独立二维码、小微权力一点通等监督平台渠道,将辖区内16个行政村“三资”实际情况相关数据信息与县级主管监管部门及农业农村局监管平台相联通,推动监督阵地前移,群众监督一扫即知;合同报账规范化,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倒逼合同报账规范化,在会议一致通过后才可到镇级部门加盖合同专用公章,避免了合同私下签订、违规签订合同、集体资产体外循环、长期低价外包等损害村集体利益及发展的问题发生。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让集体资产不再是“糊涂账”,而是一本“明白账”。
清产核资:1.84万亩土地里“挖”出发展资本
“丈量土地时,好多村民拿着老地契来对证。”参与清产核资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2024年那场“地毯式”普查就像给集体资产做“CT”:用GPS定位每一块林地,找老会计核对清产核资前的往来账。
最终全镇盘清1.84万亩集体土地、1.01亿元固定资产,874张资产卡片和90张资源卡片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系统。“这次清产核资,就像家里大扫除,犄角旮旯的‘宝贝’都找出来了,全部登记录入系统。”湖西村村支书钱章明笑着说。
2024年以来,该镇组织专班对16个村集体开展“地毯式”清产核资,采取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账“六步工作法”规范操作流程。数据显示,全镇共登记集体土地1.84万亩,固定资产卡片874条、资源卡片90条,清理收付款合同1040份,总金额达7213.92万元。依托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实现资产信息化动态管理,有效解决历史遗留的“账实不符”的问题。
民生反哺:从“死资源”到“活资本”的生态闭环
在马当镇,每一块集体土地的丈量、每一份合同的重签、每一笔收益的分配,都藏着乡村治理的智慧。
鸭子湖、联营湖的1160万元收益怎么花?湖西村开了4场村民代表会。最终1000万元存入银行理财,160万元用于民生:准备修3公里产业路,给371位老人买医保,还设立了“湖西村奖学金”,今后只要考上了大学的孩子可以分别领到6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奖学金。
湖西村案例成为全市“三资”改革的亮点,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民生改善双赢。
马当镇的实践表明,农村“三资”管理需以制度创新为基础,市场化手段为引擎,群众参与为保障。马当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激活“三资”的关键,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让每个村民都成为集体资产的“股东”,让乡村振兴的红利真正滴灌到田间地头。下一步,马当镇将推动跨村资源整合,探索强村公司联营开发模式,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力。
(周丹丹 张婷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