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样本”激活乡村善治

时间:2025-08-06 11:41:59 来源: 九江日报

昔日,庐山西海柘林镇司马村因运行“肠梗阻”、公开“蒙纱帐”,在村民心中产生了嫌隙。然而,一场刀刃向内的重点整治,让村庄破茧重生,焕发新颜。这场聚焦“运行规范”与“民心回归”的自我革新,不仅为村党务、村务、财务及决策议事戴上了“紧箍”,筑起了“阳光房”,更以其扎实的成效,为全镇探索深化基层自治、激发村民活力,贡献了一个鲜活生动、可学可鉴的“司马样本”与“治理密码”。

阳光“三务”聚民心  知情参与筑信任基石

在醒目位置设立标准化“三务”公开栏,定期更新群众关心的村级管理项目、村投公司季度收支、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等;积极拓展线上平台,利用村民微信群及时推送信息,确保“大事小情”第一时间直达千家万户……整治首抓“透明”二字。司马村大刀阔斧规范村级公示公开制度,将原有的公开内容细化成21小类、39项,把村民最关切的党务、村务、财务事项从“幕后”推到了“台前”。

“以前总觉得村里的事像蒙了层纱。”老党员戴诗秀感慨道:“现在好了,钱花在哪、事怎么办、政策有啥,都清清楚楚地贴在墙上、发到手里,我们心里亮堂了。”

实实在在的“阳光操作”,让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晓率显著提升,曾经疏离的信任感在公开透明的土壤中重新扎根生长,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党建引领焕活力 “闭环议事”解民生难题

夜里,“柘地有声”板凳会热闹开场。柘林镇司马村的镇村干部和村民们拿上小板凳,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现场,村民们说诉求、提意见,村干部则逐一记录,分类归纳,能答疑的现场答疑,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带回去研究处理,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建是引领治理升级的引擎。司马村以荣获“市级模范党组织”为动力,创新深化“柘地有声”议事平台,形成“小组收集-村级商议-民主决策-反馈评价”全闭环治理链。

闭环党建工作迸发新活力。司马村在深化原有“柘地有声”议事平台的基础上,探索成立村民小组议事会,将议事单元下沉至村民身边。在拆除矮围等“硬骨头”面前,村民小组议事会发挥了核心作用。议事会上,工作人员通过耐心地宣讲政策,细致地分析利弊,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实现了矮围平稳和谐拆除,彰显了集体决策的强大力量,真正实现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文明乡风润乡土  善治新貌成全镇标杆

规范治理与有效参与,滋养了司马村日益醇厚的文明乡风。在这片土壤上,一支名为“庐山西海红色娘子军”的志愿服务队成为耀眼风景。她们的身影活跃在帮扶困难群众一线,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与照料;她们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参与环境美化,调解邻里纠纷……在“娘子军”的示范引领下,互助友爱、崇德向善在司马村蔚然成风,村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

“司马村的实践,生动印证了规范是基础、参与是核心、党建是保障的治理逻辑。”柘林镇党委书记黄波说,“司马村探索的公示公开规范路径、议事闭环机制及党员作用发挥模式,为破解基层治理共性难题、全面提升村民自治效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司马方案’。”

破信任坚冰,聚干群同心;斩运行乱麻,立治理新规——司马村以一场刀刃向内的淬火重生,绘就乡村善治的蝶变新图。这曲“柘林经验”的强音,如激荡的涟漪,为全市基层治理困局注入破解之道,这场深刻嬗变,已然成为驱动乡村振兴车轮滚滚向前的核心动能。

(刘晓东 纪文茹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陈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