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筑牢法治屏障 护航消费安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夯实经济根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期,浔阳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项执法检查组,对《消法》实施情况开展检查,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系统梳理成效与不足,为构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供坚实法治力量。
执法检查组由浔阳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法制委牵头,10名人大代表参与其中,先后走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湓浦分局投诉调解室、雪芳珠宝商场、俏湘浔大酒店,通过细致查阅资料、深入现场问询、认真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基层消费维权机制运行实效、企业诚信经营具体举措及纠纷调解实际情况,广泛收集意见建议。随后,检查组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区政府及市监、文旅、民政等13个部门相关工作汇报。
近年来,浔阳区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市监牵头、行业自律、舆论监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新格局。该区有关部门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商超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万份,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高效畅通投诉渠道,不断完善12315、12345热线联动机制,实现消费投诉24小时快速响应,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积极推广ODR在线纠纷调解平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便捷解决消费纠纷,大幅降低了维权成本。
浔阳区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医疗机构药械质量安全、老年人药品和保健品虚假宣传、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对辖区内69个物业小区的136679块水表、电表、燃气表进行全面摸排;对181家医疗机构、868家猪肉经营户、21所中小学学校食堂、18家养老机构食堂、17家电动自行车经营户、17家殡葬用品经营户等,通过召开规范经营座谈会、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与提醒告知书、开展快速抽检、组织能力提升培训、移送案源线索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管。2023年以来,共处理各类消费投诉8000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200万元,切实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执法检查中发现,当前《消法》实施存在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较为薄弱,在消费纠纷中举证能力不足;新型消费模式带来的纠纷持续增多,维权过程复杂曲折;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待强化,基层执法力量配备与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检查组建议: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凝聚消费维权工作合力;深化宣传教育,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着力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完善制度保障,加快组建区消费者协会,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与专项财政支持;聚焦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整治预付卡消费、养老诈骗等领域的乱象,积极探索网络消费监管新模式。
浔阳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审议意见,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照问题清单限期整改。同时,区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建设,推动《消法》实施与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打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筑牢法治保障。
“此次执法检查既是监督,更是助力。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补齐短板,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雄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