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调解“十二法” 化解矛盾暖万家——记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庐山市退休干部张理龙

时间:2025-08-16 13:15:18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每当看到原本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我感到无比自豪。”在庐山市,有这样一名令人敬重的退休干部——张理龙。他身兼庐山市住建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与专职交通事故调解员双重身份,退休后依然活跃在服务群众的一线。他凭借多年实践总结出的“十二法”调解技巧,带领团队成功调解纠纷4500多起,涉案金额超1.8亿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2020年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1 退而不休 以“技术”妙解矛盾

“老张,又来‘救火’啦!”在庐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走廊里,同事们时常这样同67岁却步履矫健的张理龙打招呼。他抱起案卷就往调解室走,那里总有两拨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在等他“主持公道”。

“退休不是终点,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我该站的位置。”张理龙的人生履历丰富而精彩,他在部队服役多年,锤炼出坚毅的品格和过硬的作风。转业后,他又先后在检察院、法院、城管系统等多个重要岗位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宝贵的实践经验。2012年,他主动请缨成为专职交通事故调解员,决心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8年12月,庐山市神灵湖大桥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桂某驾驶的机动车与龚某骑行的电动车相撞,导致龚某重伤不治身亡。龚某的家属悲痛欲绝,情绪异常激动,调解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张理龙主动请缨,承担起调解的重任。他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入手,以情动人,耐心倾听家属的诉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终于赢得了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张理龙凭借着精湛的调解“技术”声名远扬。无论多么复杂的案件,在他的专业拆解下,都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同事们笑称他是“行走的交通事故处理百科全书”,对他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赞不绝口。

2 总结经验 独创调解“十二法”

“调解绝非简单和稀泥,而是要让法治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张理龙凭借多年调解实践的深厚积淀,提炼出一套独具特色的调解“十二法”体系。

这套体系方法蕴含深刻智慧:“趁热打铁法”在矛盾初起、情绪未激化时迅速介入,化解于萌芽;“分离冷却法”化解情绪对立,帮助双方冷静审视问题。这套融合法理情的调解策略,如神奇“金钥匙”,打开重大事故调解难题之门,大幅提升调解成功率。

2021年5月7日,105国道庐山市温泉镇路段,李某的重型半挂牵引车与无牌二轮摩托车猛烈碰撞,致一人死亡、两车受损。关键时刻,张理龙凭借专业素养,运用“十二法”调解,引导双方理性看待问题,最终双方接受调解结果。十多年来,张理龙带领团队累计调解纠纷4585起,含伤残事故3492起、死亡事故470起,调解金额1.8亿元,成功率超92%,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很多当事人被困在‘不懂沟通、不会维权’的困境里,我们不仅要息事宁人,更要当好法治‘摆渡人’。”如今,张理龙自创的“十二法”在调解领域广泛推广,成为众多调解员学习的典范。

3 初心如磐 践行终身承诺

走进张理龙的办公室,十余面鲜艳的锦旗与“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证书交相辉映,见证着他十余年如一日的赤子情怀。

“党员身份不是退休证,而是一份需要终身践行的责任。”作为党支部“主心骨”,张理龙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履行党员义务。他每月精心组织集体学习,带领老同志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每逢过节,他都亲自慰问困难老同志,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2025年1月,他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2020年,张理龙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2021年,获评江西省一级调解员;2022年,他的事迹在全省推广学习;2023年,跻身“赣鄱先锋”行列;2024年,被省委领导点名号召学习。面对这些荣誉,他毫无骄傲自满之情,始终把调解桌当作讲台,在调解过程中向当事人传播法治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尊重法律、运用法律。

如今,这名“银发调解员”依旧坚守在一线。抚摸着胸前的党员徽章,他坚定地说:“我希望以身为桥,继续为群众解忧,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金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