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元惠企资金背后的“营商公式”

时间:2025-08-22 15:44:06 来源: 当代江西
图片

瑞昌这座长江之滨的活力新城,有何营商“密码”?




作者 | 程静 胡依倩

题图 | 瑞昌市企业服务中心



祥瑞昌盛,是瑞昌之名承载的千年期许。作为长江入赣门户,瑞昌港区如今货物吞吐量位居九江五大港区之首,见证这座城市从“青铜故里”向“工业强市”的转型。
转型的密码,深植于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之中。企业开办最快60分钟、工程项目审批压减至7个工作日、“无证办”业务总量超过2.7万件……这份用实绩铸就的“硬实力”,让瑞昌营商环境评价在江西100个县(市、区)中获得“两次第一、两次第二”,成为投资热土与兴业福地。
7月中旬,江西省“以营商环境之‘优’促民营经济之‘进’创新交流会”在瑞昌启幕。会上,专家学者以“标杆样本”剖析瑞昌优化营商“组合拳”。这座长江之滨的活力新城,有何营商“密码”?
图片
瑞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瑞昌市宣传部/供图
图片

服务“加法题”:全周期响应企业之需


在江西瑞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切割、打孔、安装、测试……瑞华智能新能源项目一条条产线开足马力。
瑞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欧成杰坦言:“这里政策好,服务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站式、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促成了我们在瑞昌扎根的决心。”
在瑞昌“全周期服务链”的支撑下,这家2018年落户的本土企业,7年间产值从2000万元飙升至6亿元,年均增速超54%,犹如按下“快进键”。如今,拥有160余项专利和多个创新平台,其中“充电桩集成化控制模块”专利系行业首创。研发、五金、贴片、线束等核心板块全部自有,先后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服务的温度,决定发展的速度。企业裂变成长的背后,是瑞昌专班护航“一帮一”机制的硬核支撑。“我们始终坚持‘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服务机制’,高效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问题。”瑞昌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效显而易见:投资65亿元的天际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环评仅用时31天;投资50亿元的国泰HR项目,征地工作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晨丰科技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的惊人速度,仅用3天;瑞华智能新能源和康佳KKTV智能制造等项目更是创下“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瑞昌速度……
政策红利的精准浇灌更显匠心。瑞昌市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推动政策与企业需求“双向奔赴”。
线上,依托“惠企通”平台开通“政策直通车”,确保信息直达;线下,深入开展入企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活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仅去年一年,全市兑现惠企资金1.7亿元,让“真金白银”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图片
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瑞昌市宣传部/供图
图片

效能“乘法题”:全流程提升政务之效


走进瑞昌市企业服务中心,金融、商事、法律、政策、人才、物流、产业链等七大功能区井然有序。自2025年1月1日启用以来,这里已成为服务企业的“神经中枢”。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政务云上播,政策听我说,欢迎来到‘瑞e办’直播间。”位于企业服务中心的“瑞e办”政务直播间正闪着亮光,主播周懿面对镜头流畅演示企业开办流程。针对观众在评论区的实时提问,她轻点屏幕,DeepSeek大数据模型实时推送办理链接——“边聊边办”的场景,正成为瑞昌政务服务的新常态。
从“窗口”到“云端”,这场效能变革正深度融入服务全链条。曾经困扰企业和群众的“重复证明”“循环证明”难题,如今在“无证明城市”的实践中找到了破解之道。
“2023年6月系统上线至今,我们按照‘四个一批’的办法,直接取消一批证明(70项),告知承诺一批证明(15项),数据共享一批证明(38项),部门核验一批证明(38项),实现由‘持证办事’到‘减证便民’再到‘无证惠民’的转型升级。”瑞昌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徐旭介绍,该项目先后荣获全国“政务增值服务典范单位”“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案例”等称号,成为全国政务服务创新的标杆示范。
效能的乘数效应,源于系统重构的底层逻辑。支撑“无证明”落地的,是一套系统化的效能提升组合拳。
投入83万元建设的“无证明城市”应用系统,打通了跨网跨数据壁垒,用户通过“证明直通车”一键授权即可24小时在线开具证明。全面贯通的电子证照共享数据库,串联起政务服务、赣服通、“无证明城市”、赣政通等应用系统,构建起群众点单、前台接单、后台办单的“前店后厂”模式。归集的231枚部门电子印章通过系统核查自动加盖,配套实行AB岗核查机制,确保了“无证明”服务时刻在线。
效能提升的暖意,在具体场景中可感可知:“入学一件事”最快1分钟办结、“转学一件事”最快10分钟搞定;企业开办60分钟内办结,刷新全国纪录;不动产登记1小时办结、抵押登记30分钟完结……政务服务的“加速度”,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图片
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瑞昌市宣传部/供图
图片

成本“减法题”:全领域释放发展之势


发展的势能,往往藏在成本的“减法”里。瑞昌以系统性举措为企业降本增效,让发展活力充分涌流。
这股以“降”促“升”的强大推力,生动体现在新江洲船舶重工的重生故事中。从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到生产要素的优先保障,从技术人才的引进支持到市场信息的及时对接,在盘活新江洲船舶重工的过程中,瑞昌市针对企业面临的核心难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这家老牌船企焕发新生。
“相关部门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在成立初期,帮助我们解决了预付款还款保函、船舶生产许可证办理等事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秋平介绍。截至目前,新江洲船舶重工手持订单已达36亿元,上半年已交付两艘高端化学品船。
降本增效的活力,同样在物流领域显现。去年9月九江港瑞昌港区集装箱业务开通,依托黄金水道“大进大出”的天然优势,为企业架起了高效直达的快车道。
“瑞昌港码头开放后,我们的运费成本由原来的600块钱一箱缩减到目前的450块钱一箱,时间上由原来的6个小时缩减到10分钟。”江西理文造纸有限公司物流经理洪仿志说,这不仅显著降低了成本,更极大地便利了业务拓展。
港口升级的红利,同步惠及生产、物流等产业链主体。近年来,瑞昌积极引进上海正广通、江西三志、联盛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构建了40条省际物流干线和36条城际专线,同时鼓励企业利用瑞昌港区水运,以促进货物集散地的形成。
要素保障的精度,决定企业扎根的深度。支撑企业“轻装上阵”的,还有全方位要素保障的持续优化。
瑞昌大力开展“腾笼换鸟”,创新盘活沉睡资产,江西国泰“变闲为宝”、江西沃尔得“以旧换新”等成功案例接连涌现。为了让项目快速落地生根,瑞昌投入50亿元,在城区精心建成标准厂房210余万平方米,打造企业“拎包入住”“轻装上阵”的暖心空间。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后,瑞昌创新推出“LED贷”“木业贷”“疏浚贷”等精准适配的金融产品,有效引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沃土。
营商之“优”,结出了发展之“果”。2022年以来,瑞昌累计招引“100”项目4个、“5020”项目25个,去年“二期项目”多达17个。

责任编辑:

  • 城区多所新校园今秋投用

  • 挥汗如雨护电网 迎峰度夏保民生

  • 快乐暑假 篮球相伴

  • 医保“刷脸”付 就医体验再升级

  • 城区多所新校园今秋投用

  • 图片新闻

  • 挥汗如雨护电网 迎峰度夏保民生

  • 快乐暑假 篮球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