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守护,他的四季与候鸟同歌
盛夏的鄱阳湖区,湿地的青草与候鸟的羽翼交织,在晨风中翻涌成碧浪。当记者走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中国好人”王小龙工作室映入眼帘。这方不大的空间里,密密麻麻的证书与照片无声地讲述着巡护员王小龙38年如一日守护候鸟的不凡岁月。
今年即将退休的王小龙,谈起救助候鸟的往事,眼中依然闪着光。最令他难忘的是1992年冬天,巡湖时遇到一只幼年白鹤深陷湖滩。他赤脚踩进刺骨的淤泥,小心翼翼地将它抱起带回。“清洗、包扎、买鱼虾喂养……”他回忆道。更让他动容的是,送幼鹤去吴城卫生院看病时,白鹤竟一步步地跟在他身后,走了几公里,仿佛懂得他的善意。
白鹤痊愈放归那一刻,它久久盘旋、不肯离去,这是王小龙心中最美的画面。“我们救护候鸟,就是为了让它们重回蓝天。”他说。在38年的巡护路上,王小龙共救助了300多只受伤的鸟儿。
去年10月,“中国好人”王小龙工作室揭牌成立,这不仅是对他半生付出的肯定,更成为守护精神传承的新起点。
“中国好人”“江西好人”“江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新时代赣鄱先锋”“江西最美环保人”“江西最美林业人”“江西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一项项荣誉,记录着王小龙来到吴城站所踏出的每一个坚定脚印。一身迷彩、一双胶靴、一架望远镜,陪他走过1.4万个日夜、40多万公里巡湖路。
“95后”副站长谭文浩从他身上读懂了何谓坚守。“以前只知道他拍照厉害,后来才真正明白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漫长等待与艰辛。”谭文浩提到,为捕捉彩鹮喂食的瞬间,王小龙曾在湖滩旁静静等待几个小时。“做好生态摄影不仅要靠技术,关键是对生命的尊重,不能有丝毫惊扰。”
保护远不止于镜头之内。巡护需要严谨,装备、干粮、时间,样样需计划周全;救助讲究方法,要科学使用保护罩,减少打扰、避免应激……王小龙仔细地向年轻队员们传授技巧。“他不爱多说,更习惯多做,一年365天有300多天都守在站里,这儿就是他的家。”谭文浩感慨道。
如今,一批批年轻巡护员在他的带领下正茁壮成长,成为候鸟保护的新生力量。“我一个人能做的有限,但把经验传下去,就能永远守护好这些鸟儿。”王小龙说。
湖面上,候鸟翩飞,而守护它们的队伍,也正如候鸟群般生生不息。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沈明杰 胡依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