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好人榜】焊枪轻舞 匠心铸就芳华——记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九江公司电焊特级技师刘青
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九江公司电焊特级技师刘青,扎根生产一线从事电焊作业,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奋斗,在焊花飞溅中绽放工匠芳华。刘青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赣鄱工匠”“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如今,刘青又多了一项荣誉:九江好人。
勤奋执着 焊花点亮人生梦
2005年,刘青毕业后,加入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九江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电焊工。“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刚上班的刘青一时很难适应。选择坚持下来的动力,刘青坦言,“除了热爱,师傅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刘青口中的师傅是全国劳模、中铁九桥现唯一工匠技师王中美,“我的师傅也是名女同志,她能干得那么出色,我相信我也可以。”秉持着这份信念,刘青在电焊之路上不断前行。
工作中,王中美将所学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刘青。爱钻研的刘青,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学、向有经验的老师傅们请教,不断汲取前沿知识。
“一条焊缝需要连续来回作业几十道甚至上百道,烧完后腰都直不起来。飞溅出的焊花瞬间温度有近1000度,常常让人防不胜防。”刘青说,每当这时,只要想到,在自己的“编织”下,钢板、杆件、箱梁变成一座座巍峨的跨河、跨江、跨海大桥,“感觉所有辛苦都值得。”
开拓创新 精雕细琢克难关
“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这是刘青常挂在嘴边的话。
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该工程管道393条,涉及压力钢管、球墨铸铁管和PCCP管3类,其中重约28.97万吨螺旋钢管在中铁九桥云南钢管厂生产制造。项目开工初期,螺旋钢管焊缝探伤合格率低,返修量大。得知消息后,刘青深入项目一线,详细了解问题,分析原因。经过连续多日分析研究,终于摸索出系列改进方案。按照刘青的改进方案,3组螺旋钢管试验焊缝一次性探伤合格率达到99%,攻克了项目推进中的“拦路虎”。
沪苏通长江大桥钢梁制造、澳门大桥钢梁制造、“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印尼雅万高铁钢桁梁制造……多座国内外一流桥梁建设,都留下了刘青创新攻关的身影。她先后开展项目研发和攻关10余项,实现小改小革9项,获得3项专利和2项成果评审,参建工程斩获10余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及“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国内外大奖。
甘为人梯 薪火相传育芬芳
“焊接厚板时,电流要适当加大,运条速度均匀且稍慢……”在焊接现场,刘青总是手把手耐心指导年轻人,她笑着和记者说,“时代在变,工匠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希望传承匠心。”
2017年,刘青从师傅王中美手中接过中国桥梁战线首支女子电焊突击队队旗,成为第四任队长。在她的带领下,突击队成员焊接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9%,是中铁九桥闻名的“免检工班”。2019年,成立以她名字命名的“江西省刘青电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后,她每年开设“安全知识和焊接专业技能”培训班,对新进焊工及协力队伍焊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甘为人梯的刘青,主动与生产班组青工签订导师带徒合同,为徒弟们规划人生蓝图。她培育的数百名焊接新星,都已成长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
刘青用20年淬火时光,以出神入化的焊接技艺,将严苛标准下的焊缝锻造成滴水不漏的“金钟罩”,在钢铁缝隙间编织着百年工程的“安全密码”,点亮了中国制造的未来。当她灵活娇小的身躯俯身拾起焊枪,蓝色火焰在钢板上绣出鱼鳞纹时,璀璨弧光中,仿佛看见刘青勾勒出的新时代奋斗者的铿锵剪影。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