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好人榜】一把“爱心剪”情暖夕阳红——记修水县助人为乐类黄水秀

时间:2025-09-15 15:40:19

每月16日,修水县凤凰志愿者协会理事、卡顿造型理发店老板黄水秀就如约赴敬老院义剪、捐献衣物和食物等,在过去28年的时间里,她的足迹绕遍全县20余家敬老院,义剪达千余次。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她的“金剪刀”爱心志愿服务队现已发展到58人,服务范围从义剪拓展到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从2017年开始,不少顾客和市民受她影响参与到她的爱心活动中,通过她向敬老院老人、失能特困人员等捐赠衣物,几年间,累计为有需要的老人和特困人员送去了几千件暖心衣物。在她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坚守:伟大不必惊天动地,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每月16日的约定,平凡却闪耀着永恒的人性光辉。

黄水秀为老人义剪的善举源于从小经常跟随在民政局工作的父亲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当她看到老人们衣着破旧、胡子拉碴、头发凌乱时,年幼的她萌生了一个善念,等自己长大了要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黄水秀于1991年学习理发,随后在修水县城北开了一家名叫“凰冠”的理发店,她的善举从此步步生花。她将理发店每月15日当天的全部收入,用来给敬老院老人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等,每月16日风雨无阻地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她自己都记不清剪过多少次头发,但老人们记得,每月16日,那个熟悉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特困失能照料中心的失明老人方奶奶每到月中就会数着日子问护工:“明天是16日吧?水秀该来了吧。”在这个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特殊家庭里,黄水秀的推剪声就是最动听的“团圆曲”。

在照料中心的老人们心中,黄水秀不仅仅是一名志愿者,更是至亲的女儿。她记得每位老人的喜好:张爷爷喜欢鬓角修短些,李奶奶爱在耳后留一缕碎发……一推一剪间,黄水秀与老人们熟稔地拉着家常:“今天吃了什么?”“天热了,剪短点凉快。”……简单的对话,如亲人般关怀。

2000年盛夏黄水秀术后住院,我县渣津镇敬老院两位老人搭车一个多小时前来探望,其他老人联名写信叮嘱“千万保重”,这份牵挂让她更坚定了初心。

她的理发店墙上,贴满了与老人们的合影。那些笑脸,是她最珍视的“勋章”。而店里的小阁楼,则成了爱心中转站,爱心人士送来的衣物,经她分拣、清洗后,会随着她的脚步,送到有需要的老人手中。

“水秀啊,比我亲闺女来得还勤!”80岁的孤寡老人陈阿婆拉着她的手感叹。这份情,如涓涓细流,润泽了无数孤独的心田。

28年中,黄水秀共带出了37个徒弟。每个徒弟都继承践行“十六号之约”。徒弟小陈主动承包了城南敬老院的义剪;在上杭乡镇的阿强,每月16日都会雷打不动出现在当地福利院。这把爱心的剪刀,正在剪出更广阔的天地。

黄水秀2015年加入修水县凤凰志愿者协会后,组建了“金剪刀”志愿服务队,提供义剪、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并将服务辐射到特殊教育学校困境儿童等群体。

57岁的黄水秀,发间已悄悄爬上了银丝。当被问及这个约定还要持续多久时,她正在给101岁的徐老太剪发。听到问题,她轻轻扶正老人的头,笑着说:“您看,徐奶奶的白发里藏着这么多故事,我得慢慢剪,一直剪下去。”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银色的剪刀在她手中闪闪发亮,仿佛裁出了一整个春天的暖意。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黄水秀以她的坚韧、温情,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无声的誓言。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只有服务社会,奉献自我,才能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她的事迹,必将熠熠生辉。(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包四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