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在线365】“四则运算”算出涉企执法精准快——市应急管理局推动执法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执法过程加入无人机,“加”出效能提升;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减”出企业转型效率;线上线下培训学习,“乘”出先进执法技巧;合规指导促提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紧扣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结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要求,创新推出“加减乘除”四项举措,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执法优化,切实推动执法工作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加”能增效 深化执法改革
仅用2天就完成案件调查与初步审理,这得益于九江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柴桑区执法队伍的联动,在处理柴桑区某机械制造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消除案件时,通过一体化执法机制共享企业安全档案、前期检查记录,促使事半功倍,也是市县执法“加”效能的表现。
不仅如此,市应急管理局还补充配备一批无人机、执法记录仪采集站等先进和专项执法装备,“加”装备可以高效应对各类执法情况,增强整体执法能力。在一次矿山企业执法检查时,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对矿山开采面、排土场等难以徒步抵达的区域进行航拍,仅半小时就发现矿山现场存在上下2个平台挖机同时进行作业以及家用车辆违规停放在堆场上方平台等6处问题隐患,大幅提升了检查的效率和精准度,避免了传统人工检查耗时耗力且易遗漏问题的弊端。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深化执法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印发了市县(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一体化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执法效能,进一步强化协同合作,构建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执法体系。同时,建立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制度,在行政处罚告知环节前增设案件审理环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案件查处质量,更好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减”量提质 推动规范执法
因安全管理良好,无生产安全事故、无行政处罚记录,我市某化工生产企业被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得以集中资源推进生产线安全自动化改造,改造后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安全事故风险进一步降低。
这是“减”量提质的具体做法之一。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统筹年度执法计划,每月公示检查名单,严格落实“企业安静期”与“入企码”制度,将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监测、企业用电监测等8类监管事项纳入“非现场监管”体系,公布诚信企业“无事不扰”清单17家,严格控制执法检查的频次,避免对企业进行过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企业应对执法检查的负担,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改进提升上。
提前制定专项检查方案,也是“减”量提质的方式之一。市应急管理局在检查九江某金属冶炼企业前,执法人员针对企业涉高温熔融金属、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特点,制定了包含5类人员聚集场所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设置、冷却水系统温度和流量差监测报警装置设置等10项重点内容的专项方案,现场检查仅用2小时就精准发现4处隐患,避免了以往“大水漫灌”式检查导致的时间浪费与重点遗漏。
市应急管理局每次执法检查前精准分析被检查对象生产经营性质、重点场所部位、重点设施设备等因素,结合相关行业领域重点检查事项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制定现场检查方案,使执法工作更加简洁高效,确保每一次执法行动都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做到精准发现问题、合理处置问题,切实保障安全生产规范有序。
“乘”势而上 组织培训学习
邀请法院和律所专家授课,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分析应急管理执法证据收集与审查常见问题,指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风险,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为今后应急管理执法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合规坐标”。这是市应急管理局通过线下授课的方式,提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发挥培训学习的乘数效应。通过分组学习、邀请专家授课、内部经验交流分享、案例剖析研讨等多种形式,对执法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最新政策解读、先进执法技巧、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让执法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进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法律武器,以更专业的能力应对复杂多样的执法场景,推动执法工作不断向高质量迈进。
消“除”隐患 加强合规指导
某运动用品生产企业现场设置干式除尘箱未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被处罚时,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同步送达合规指导意见书,详细说明未及时更新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可能导致的风险,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企业不仅在1个月内完成了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还举一反三,依据新报告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更新编制工作。
通过合规指导消“除”隐患,能够帮助企业更好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市应急管理局编制了《入企检查重大事故隐患实务操作手册》和《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手册》,组织专家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提供细致的安全生产合规指导,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提示函和合规指导意见书“三书同达”,推行“说理式”执法,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开展释法说理,防止“以罚代管”,告知企业相关问题隐患尤其是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违法后果和整改方式,帮助企业及时整改隐患、化解风险,让执法工作从单纯的“查问题”向“帮提升”转变,营造良好的执法与企业发展互动环境。
同时,编制了《“减免责”四项清单操作手册》,指导执法人员照单执行,对企业非主观恶意、非拒不整改的轻微违法行为,以告诫提醒为主,收集公布了2批7个轻微不罚典型案例,对3起经营困难的企业的行政处罚予以分期执行,对1家企业指导信用修复,彰显处罚执行的温度,让企业安心发展建设。
市应急管理局法规科科长马剑表示,通过“加减乘除”综合发力,市应急管理局打造出更为规范、高效、科学的执法工作模式,切实保障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及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扎实推进与有效落实。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程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