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区:“乡所联勤”机制破解非警务纠纷调处难题
九江新闻网讯(罗兵 吕珅)“罗老板、刘老板,你们这事儿属于经营上的纠纷,没涉及违法,咱们先到乡综治中心,让工作人员帮着好好捋捋。”9月16日上午,九江市公安局柴桑分局涌泉派出所民警一边安抚着情绪略显激动的砂石场承包商罗某,一边对身旁的工厂老板刘某说道。随后,民警陪同二人来到涌泉乡政府综治中心。
“王警官,不是我不配合,他这砂石供应拖了好几天,耽误我工厂生产了!”刚到综治中心门口,罗某忍不住向民警诉起苦。刘某也立刻接过话头:“罗老板,这几天暴雨路不好走,我也是尽力在协调,哪能怪我?”见二人又要争执,民警连忙劝道:“两位先冷静,综治中心的同志专门处理这类纠纷,咱们把情况说清楚,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因双方纠纷属非警务类矛盾,且未发生违法行为,短时间内难以当场调处,民警遂将情况详细向中心工作人员移交登记。“你们放心,我们会尽快跟双方沟通,争取早点帮你们达成一致。”中心工作人员接过材料后对二人说道。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后续跟踪调解下,双方在中心达成一致协议。
据统计,基层派出所110接处警中,非警务矛盾纠纷类警情占比较大,大量占用警力资源。今年以来,涌泉派出所立足现有“乡所联勤”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非警务纠纷协同办理新模式。该模式以乡综治中心为核心主导,联动多部门协同参与,畅通警调衔接渠道,构建起“乡所联勤、齐抓共管、协同治理”的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治理新格局。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涌泉乡黄洞村胡、雷两大家族因祖坟旁修建排水沟产生纠纷,现场聚集大量群众,事态随时可能升级。民警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止冲突,并将线索通报乡综治中心。当天,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组织乡村调解员前往现场调解,最终在人民调解员的调处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和解。
为强化基层组织合作共治,涌泉派出所推动乡党委实施三级包保机制:“网格员+村级辅警”包村、“村党支部书记+驻村民警”包片、“乡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包乡,推动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走深走实。在乡综治中心牵头下,通过“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整合多方资源,将司法调解与服务前移。派出所在辖区设立驻村警务室,实现民警驻村常态化,并在警务室设立“365调解室”;同时,由乡综治中心牵头,在各村组织新乡贤、老党员(老支书)、老族长等成立矛盾纠纷调解队,实现“部门吹哨、人员报到”,达成“调化矛盾、调止纠纷、调顺心结、调近情感、调成和解”的良好效果。
2025年以来,涌泉派出所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向乡综治中心移交非警务类矛盾纠纷共67件,均实现有效分流与成功调处,调处成功率达98.5%。与此同时,派出所110接出警回访满意度稳步提升至98%,辖区发案率下降78%,综合打处率提升65%。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