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老社区,筑就幸福家——九江柴桑区九一六社区“逆龄生长”记
老旧社区遇困境,多方聚力启新篇
九一六社区位于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道,总面积12.13公顷,涵盖两个居民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九一六小区与2023年新落成的柴桑金鹏城小区。作为典型的老旧与商业住宅混合型社区,这里居住着1623户共4869名居民,主要为江西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的职工及家属。尽管周边配套成熟、交通便利,但社区仍不可避免地面临“高龄”小区的普遍难题:楼体饰面剥落、屋顶渗漏、基础设施陈旧、停车资源紧张、公共配套缺失、综合服务站功能不足,以及托幼、养老、便民超市与智慧化管理平台的缺位。
转机始于今年5月。《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的印发,明确了“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目标。柴桑区积极响应省、市关于“好社区”建设的部署,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组建由住建、民政、发改、自然资源等多部门构成的项目指挥部。通过多方筹措,成功整合第三地质大队资金990万元、政府专项资金1960万元及平台公司投资250万元,总计约3200万元,全力推进完整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及无障碍社区建设,旨在打造生活舒适便利、居住韧性安全、治理体系成熟、服务智慧高效的“好社区”试点。
精准体检明方向,清单管理绘蓝图
“好社区”如何建?柴桑区住建局项目建设股股长王敏介绍,其核心是遵循省住建厅“5维度+12板块+39项指标”体系,开展专项体检。工作专班首先深入社区实地勘察,系统分析数据,全面摸清闲置资产与空地资源,形成详实的“社区资源台账”与“问题台账”。在此基础上,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根据群众需求与体检发现的问题,精准制定“需求清单”;进而以需求匹配资源,形成“资源清单”;最终围绕两份清单,科学编制社区更新方案,生成可操作的“项目清单”,为后续建设提供了清晰指引。
文化铸魂显特色,安全筑基护民生
(一)人文浸润,激活闲置空间
九一六社区拥有深厚的地质文化底蕴和历史遗留建筑资源。项目巧妙融入渊明文化、沙河文化、贤母文化及地质文化,着力建设人文社区。通过推进城市书房、老年活动中心等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并打造社区文化展厅,常态化组织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其中,地质展示馆以“穿越时空的地质之旅”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法,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居民在感受地球亿万年演化奇迹的同时,保留社区历史印记。
第三地质大队陈列馆效果图
(二)安全为先,提升应急能力
将安全置于首位,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整治:监测居民供水质量,推动雨污水管网专业化养护;更新改造人防工程防护设施、消火栓及标识标牌;完善社区微型消防站与避灾安置场所;持续开展消防“生命通道”及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同时,大幅提升社区应急能力,强化风险防范预案管理,加强灾害预警接收设施建设,建设社区灾害风险动态监测平台,并通过常态化的应急演练与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服务升级便民生,智慧赋能增效能
(一)便民为民,完善服务配套
紧紧围绕居民需求,推动便民服务全面升级:实现社区便利店、早餐点、维修点全覆盖;推动共享书房、百姓健身房、便民市场建设;打通无障碍通道,营造无障碍场景;完善人行道与自行车专用道;高质量建设户内外健身场地。攻坚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托育中心、养老驿站、医疗站等公共服务;推广“社区食堂+助餐点”模式;发展社区医院;提质增效社区商业设施。同时,优化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改造建筑灰空间,营造促进居民交往的“第三空间”。
(二)科技赋能,建设智慧社区
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以创新驱动、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广“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及物联设备应用,构建社区智慧安防系统,实现安全隐患实时监测。探索建筑节能专项体检,对9栋老旧建筑实施外墙节能改造、外立面翻新及屋顶防水保温改造;推广雨水收集、光伏屋顶等低碳技术;整治雨污管网错接混接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党建引领强治理,共商共管聚民心
九一六社区居委会接受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道和江西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双重领导,日常工作由第三地质大队基地服务中心代管,形成了独特的“单位+地方”协同治理模式。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服务功能,探索出一条单位型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构建了“党组织+单位+社区”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形成了“党建引领、单位支持、社区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好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将“好社区”建设纳入基层治理核心内容,健全协商机制,建立居民议事平台,推动社区事务“商量着办”,搭建多主体协调沟通的公共参与平台。组建了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工作专班,创新实施风险评估前置、矛盾调解前移、方案设计前瞻、宣传动员先行“四前工作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走访居民、宣讲政策、调解纠纷,把问题想在前面,把矛调工作做到前面。累计发放1000余份调查问卷,共收集建议60余条,化解矛盾27起,化解率达95%。开展老旧小区物业“清零行动”,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作为江西省地质局生活基地物业化改革试点,社区正积极探索物业社会化改革,引进专业物业企业进行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旧貌焕新颜,幸福再升级
自今年4月开工以来,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设施新增: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点2处;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约200平方米;增设地质展览馆1处;改造社区综合服务站580平方米;新建下沉式绿地8000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儿童游乐场所2处。
基础改造:改造雨污管网约9600米;道路“白改黑”约2万平方米;建设海绵城市区域14500平方米;实施架空线下地45000米。
空间优化:科学规划机动车位402个;划定非机动车停放区20处;配置电动车停放及充电设施7处;设置公共晾衣竿10个;新增健身器材2组;增设及改造照明灯160盏。
这些改造切实解决了居民所思所盼,从道路、管线到停车场,居住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居民陈大姐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院里改造得好、活动场地大,附近的居民可羡慕我们了,他们都喜欢到我们社区来玩。”
九一六社区的“好社区”建设,成功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优化了设施布局,完善了便民商业与公共活动空间,构建了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积极引导居民、规划师、设计师等多方参与,真正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凝聚了民心,赢得了认可,让老旧社区成功“逆龄生长”,使居民幸福得以“原地升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