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促“双减” 武宁县第二中学“学科门诊”精准育人显实效

时间:2025-10-19 15:32:25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严军)面对高中取消周末补课、“教辅资料八严禁”等政策要求,武宁县第二中学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创新设立“学科门诊”,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义务辅导,通过精准教学与党建育人相结合,为高中阶段落实“双减”政策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这一创新实践由学校党总支统筹推进,各学科党员教师积极响应,轮流义务“坐诊”。“学科门诊”每周固定时间开放,学生可带着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前来咨询。通过一对一或小组辅导形式,党员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指导,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惑。

在服务过程中,“学科门诊”严格遵循“八严禁”要求,不统一征订教辅资料,而是依托党员教师自主研发的“诊断单”“导学案”等校本资源,实现了“精准作业辅导”,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这一做法既体现了政策要求,又展现了党员教师的专业担当。



“学科门诊”着力实现三大育人目标:精准诊断学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一创新推动教学方式从“批量教学”向“精准赋能”转变,从“补差补漏”向“诊断疗愈”升级,精准发掘并支持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真正实现了从“补差”到“育优”的转变。

党员教师将在“门诊”中发现的教学共性问题及时转化为教研议题,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形成了“教学—诊断—教研—改进”的良性循环。这一机制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的深度融合,使“学科门诊”成为党建引领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位参与坐诊的党员教师表示:“通过‘学科门诊’,我们能更直接地了解学情,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这种面对面交流不仅增进了师生互动,更提升了教学实效。

运行以来,“学科门诊”广受好评。学生反馈:“老师不仅解题,还帮我梳理知识框架,学习方法明显改进。”家长则认为此举充分体现了党员教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

目前,学校党总支正计划将“学科门诊”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学情分析和效果评估机制,让这一党建赋能下的创新实践持续发挥育人效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