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评比促成长 魅力课堂展风采——柴桑区2025年秋小学优质课片区赛活动举行
九江新闻网讯 为全面贯彻“双减”政策要求,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推动教师深耕业务、勇于创新、互学共进,全面强化教师对课标把握与教材研究的能力,2025年10月16日,柴桑区2025年秋小学优质课片区赛活动在柴桑区第三小学举行。
本次赛课活动涵盖语文、数学两个学科,柴桑区三小、五小共有8位教师参赛。参赛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在认真研读课标,全面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展现了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新样态。
语文组
倪丽萍老师展示的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以“坚韧”为核心设计四个环节教学。从神话故事导入,揭示课题;简介《山海经》奇幻特点,通过自主读、正音、书写指导、节奏训练通关字词;再以译读搭档、脉络梳理读懂故事,借小组合作讲丰富细节,经展示评价后,结合视频升华主题。倪老师这节课情境导入抓人心,字词教学扎实,还让我们讲故事,“坚韧”主题落地超自然,听得入迷又有收获!
宋亚梅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精准对接单元目标,环节清晰且重点突出:先带学生梳理“起因-经过-结果”,夯实内容把握能力;再用合作朗读品“身化万物”的神奇,最后以句式补写、找身边“盘古”延伸,兼顾能力与情感,课堂扎实有趣。
余莹老师以《伯牙鼓琴》为引,带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中的“知音”真谛。课堂上,老师以古琴旋律为引,导入课题,通过范读、解析“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伯牙与子期“心有灵犀”的深厚情谊,以及子期逝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的悲恸。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文字中读懂了何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此次课堂以经典为桥,让学生在文言学习中触摸古人情怀,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王文娟老师执教的《去外婆家》,以“搭乘童年时光机”开启温暖旅程。课堂以读促悟,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中品味山雀的灵动与山花的绚烂;品读过后进行写法迁移,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实现了从品读文字到体验生活的升华。
数学组
杜娟老师携手她的学生,为我们开启一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探索之旅。作为一位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杜娟老师始终相信,知识的种子唯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孩子们如何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巧妙“转化”为长方形,从而自主发现面积计算的奥秘。
张静老师展示的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以“保罗大叔的披萨店”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分数。首先通过分披萨引入二分之一的概念,再组织两次小组合作:一是动手找出不同形状披萨的二分之一,理解等分;二是探索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及其他分数,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布置基础与探究作业,并介绍分数历史,巩固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叶颖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本节课以“让李阿姨尽快喝到茶”为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沏茶问题。先通过说、摆沏茶顺序,让学生感知按序操作合理但不省时;再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省时方案,对比后发现“烧水时找茶叶、洗茶杯”最合理;最后布置分层作业,并让学生分享生活中合理用时案例,拓宽视野。
范济宸老师展示的四年级《线段 直线 射线》一课,从“点动成线”这一奇妙现象切入,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精妙的追问,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她引导学生在纸上“创造”线条,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自然地领悟线段之“有限”、射线之“起源”与直线之“无限”,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课堂中,范老师巧妙沟通了三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打破了图形认知间的“隔断墙”。整堂课趣味盎然,充分展现了范老师启迪思维、驾驭课堂的深厚功力。
评委们对参赛教师的表现给予赞誉。他们表示,教师们不仅展现了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传递出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与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在评价维度上,评委组重点从教学内容的匠心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的高效实施以及师生互动的深度效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一路学习深耕,一路收获成长。本次优质课赛课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挖掘专业潜能、绽放教学风采、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舞台,既选拔出一批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也让学生在灵动的教学活动中收获愉悦、启迪思维,实现了师与生的双向成长。同心掬得满庭芳,逐光前行向未来。教育之路道阻且长,唯有心怀热忱、步履不停,方能在砥砺奋进中奔赴可期未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