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碳汇交易实践:让生态成果转化为民生收益
九江新闻网讯(魏科 刘再荣 孟碧澄)10月27日,武宁县在生态价值转化领域实现标志性突破——长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完成首笔签约。这不仅填补了江西省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碳汇交易的空白,更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此次创新交易由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江西大唐国际武宁风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协作达成,背后是多方专业力量的协同支撑: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博士专家团队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为碳汇计量核算筑牢科学根基;江西省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牵头开展碳汇核证,确保交易数据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早在今年9月,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已提前完成长乐小流域39万吨水土保持碳汇收储,为交易落地夯实基础。据统计,本次首笔交易涉及6000吨碳汇减排量,交易单价为50元/吨,总交易金额达30万元,成功将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兑现的闭环。

作为交易的核心载体,长乐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武宁县澧溪镇,总面积59.97km²。项目实施前,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17.24km²,占比28.75%;2020年9月,项目完成16.67km²水土流失治理主体工程,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并于2022年通过水利部审核,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碳汇交易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
此次碳汇交易实践形成了“双向赋能”的积极效应。一方面,通过交易构建起“工程建设-示范创建-生态产品培育-价值转化”的全周期路径,为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提供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交易所得资金将进行精准分配——大部分直接惠及流域周边群众,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惠及民生的经济效益;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后续水土流失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巩固区域生态优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