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为舟,畅游字海——九江市双峰小学二年级语文组开展多元识字教学主题教研活动

时间:2025-11-03 09:25:19 来源: 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 10月31日,九江市双峰小学二年级语文组围绕“方法为舟,畅游字海”主题,开展了一次富有深度与实效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紧密依托2025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旨在深入探索新版教材下的多元识字教学方法,推动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跨越。将识字教学从“机械记忆”转变为“文化探究”与“能力培养”,让学生真正爱上汉字学习,掌握自主识字的金钥匙,让汉字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


本次活动在周亚飞老师轻松有趣的 “甲骨文游戏馆”暖场游戏中拉开序幕。现场气氛活跃,老师们通过“看甲骨文连汉字”“看甲骨文猜诗句”“看甲骨文猜十二生肖”三个环节,进行了一场穿越三千年的汉字对话,在古老的符号与现代汉字之间搭建起桥梁,深刻体验了汉字“因义构形”的造字智慧,为整个教研活动奠定了“文化溯源”的基调。


鲁婧老师聚焦新教材识字单元的典型课文《树之歌》,呈现了一堂识字小微课,鲁老师创设“探索树木奥秘”情境,通过树的名字引导学生发现“枫、松、柏、桦”等字都带有“木字旁”的规律,自然引出偏旁归类识字法。在识字“松”“柏”时,生动演示了组词拓展法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在教授“守”字时,展示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形象理解字义,展现了字理识字法的魅力;学习“银”字时,通过“银—很—跟”的偏旁替换,展示了熟字比较法的妙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识字教学实现从 “教一个,记一个”到“教一类,通一串” 的飞跃,这正是“在语境中自主发现构字规律,实现结构化识字”的路径。

薛婷婷老师以《田家四季歌》中识字教学为例,开展“说文解字之旅” 环节,薛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深度的文化寻根。从“季”字的源流演变,到“耕”字背后“耒”与“井田”的农耕文明再现,再到“场”字多种读音的情景化辨析,还原鲜活的生活场景,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这呼应了新教材 “强化文化自信,在语言运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新导向。让每一个汉字都成为承载中华智慧与文化的“活”的展品。

邓云老师的《字典课堂》 聚焦二年级学习重点“部首查字法”的教学创新,提出了“让工具生长在阅读里”的前置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编撰口诀、精准练习,将查字典这项技能从孤立的教学环节,变成了阅读中“一查就灵”的通行证。真正赋能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徐玉娟老师的《新教材下识字方法的实践运用》专题分享对前面3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高位梳理与理论提升。徐老师以“文化溯源、生活关联、能力先行”概括了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并通过一个形象的“同心圆”模型,阐释了汉字教学从“文化单元”到“价值实现”的完整路径。她表示,当识字课堂变得“有方法、有趣味、有生活、有思维”,它便超越了“教汉字”本身,升华为“启智慧、育素养、铸魂育人”的文化旅程。

活动的又一亮点是严子洁老师对于二年级特色作业的展示。包含基于新教材设计的 “汉字绘” (《田家四季歌》)、“树木创意名片”(《树之歌》)和 “生字开花” ,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联系生活、趣味拓展”的原则。当新的教学方法遇见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便催生了富有生命力与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最后,副校长万莹为本次教研活动作总结发言。她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对老师们探索出的新颖、高效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识字方法给予了高度赞扬。她鼓励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勇于以“新方法”为舟,以“勤耕耘”为桨,在教育教学的广阔海洋中不断探索,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教研活动环节紧凑、内容充实,既有生动的课堂实践,又有深度的理论思考,成功描绘出一幅“方法为舟,畅游字海”的教学新图景。二年级语文组将继续循着新教材指引的方向,携手同行,让识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通往传统文化殿堂的幸福起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