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时间:2025-11-03 17:18:26 来源: 九江日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开展涉企监管规范整治、涉企融资提质增效、涉企服务对标提升、涉企投诉动态清仓、涉企违规打击纠治等“五大专项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持续推动制度变革与服务重塑,奋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规范监管 让企业“安心”发展

“目前我们日均生产电机28万个。少了频繁检查的干扰,企业负担更轻了,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冲刺产能目标。”都昌工业园区昌龙电机相关负责人说道。

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九江推行“安静生产期”制度激发的动能。自今年5月1日起,九江明确每月1日至25日为“安静生产期”,原则上未经批准不得入企检查。确需开展的,须提前审批并扫码登记。政策实施五个月来,入企检查仅1164户次,同比下降超80%,“无事不扰”从理念落地为常态。

今年以来,九江全面推进柔性执法,20个部门联合明确“首违不罚”及轻微违法免罚事项714项。今年1至9月,全市适用减免罚案件13万余件,减免罚金额超6500万元,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首创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快速处理中心,案件平均处理时间从30天压缩至7天,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肯定。

我市多措并举创新监管模式。全市设立104个企业行政检查监测点,发布33项非现场检查事项,十大重点领域合规指导意见同步出台。19个执法部门制定“无事不扰”正面清单,实现对守法企业“零干扰”,对风险精准预警,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金融引水 润泽企业经营“沃土”

“这次贷款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的资金困难,马上我们准备签订明年的购销合同,心里更有底气了!”江西某茶业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因流动资金不足限制发展,九江市推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顺利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抽贷、断贷、续贷难,是企业反映的痛点问题。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九江市强化融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9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0%;累计为2.6万户小微企业授信380余亿元、放款330余亿元,落实无还本续贷余额260余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我市持续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基本实现融资担保业务县域全覆盖。市担保集团与28家银行合作,累计为330余家企业发放续贷周转资金15亿余元,政策覆盖面同比增长233%。

此外,我市已实现“9610”产业链及各县(市、区)首位产业信贷产品全覆盖,推出特色金融产品33个。组建“1+3+N”科技金融联盟,通过投贷联动支持科技型制造业企业融资28亿元,引导银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0亿元。截至9月底,制造业贷款增速12.7%。

优化服务 企业办事全面提速

“一窗受理、一次告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这样的项目审批速度,在瑞昌市推进“六证联办、多评协同”改革后成为现实。针对工业项目“审批流程长、部门壁垒多、企业跑腿繁”等问题,营商办牵头组建“企业证照代办中心”,配备审批专班和项目管家,助力企业项目审批“零跑动”。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核心所在。九江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难点堵点,以改革破题,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56个“一件事”上线运行,其中14个涉企事项实现全流程办理。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受理”,全流程电子化申报将时限最快压缩至12个工作日,缩减73.33%。“云踏勘”实现市县全覆盖。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119个事项283份材料可容缺办理;上线“证明直通车”,推动43项证明免提交或线上开具,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用工保障,认真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为上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300万余元,为1217家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用工服务。首创工程建设领域劳资专管员制度,推动欠薪治理从“治欠”向“防欠”转变,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精准回应 企业诉求“动态清仓”

“在我们遇到问题时,帮扶组及时上门解决了困难,对我们企业来说真是太周到了。”濂溪区一企业介绍,公司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定制了一批新设备,因无法判定是否属于特种设备范畴,面临设备安装与后续使用的双重难题。了解情况后,濂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专家组建专项帮扶组,直赴企业生产一线开展精准帮扶。  

企业诉求办理的效率和满意度,是营商环境最直接的“试金石”。九江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推动存量问题清仓、增量问题快结。

我市着力打造多个诉求收集平台,保障政企沟通更顺畅。整合12345、12315、民生通道、营商专班等涉企诉求反映渠道,推进“一线应答”。深入开展“千个部门帮千企”“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创新搭建“浔商旬谈·亲清连心”政企恳谈、“走进商协会”等政企沟通平台,推动“来诉即办”转化为“未诉先办”。今年以来,“浔商旬谈”已举办14期,89家企业参与,发现并办结问题198件,办结率100%,回访满意率95%。

在收到企业诉求后,更为重要的是精准响应,提升涉企诉求办理质效。我市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专线、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作用,采取跟踪回访、提级交办、重点督办、线索移交等方式,化解一批“老大难”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涉企诉求3300余件,办结率超98%。

此外,我市着力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延续惠企存量政策,出台氢能“19条”、高新技术企业“20条”、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增量政策,延长政府采购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年限,累计在线兑现惠企资金超50亿元,以“真金白银”赋能企业发展。

法治护航 让企业“轻装上阵”

营商环境好不好,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九江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拳整治,坚决破除壁垒,打击侵权行为,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大力促进公平竞争。在全省首批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加快清理不当市场干预行为,持续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整治行动。今年截至目前,已审查政策文件591份,修改废止108份;清理废止招商引资不合规政策12个,有力维护市场秩序。

重拳整治招投标乱象。全面清理不合理制度规则,着力破除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障碍。今年已摸排项目3200余个,查摆问题项目1100余个,向公安、纪检移交线索360条,分十一批次公开曝光44起典型案例。

依法打击涉企侵权。坚决纠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和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乱查封等“两违四乱”行为,严厉打击涉审中介违规和牟利性职业索赔,依法整治网络侵权信息,切实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只有不断营造包容、便利的营商环境,才能让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我市将始终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尺,以经营主体满意为导向,主动作为、优化服务、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持续巩固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成果,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张江艳)

责任编辑: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一线见闻】巨型超级杂交稻喜获丰收

  • 青春遇见浔阳秋!李公堤成年轻人潮流打卡新地标

  • 智慧粮仓建设忙

  • 秋染浔城 乐享江畔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一线见闻】巨型超级杂交稻喜获丰收

  • 青春遇见浔阳秋!李公堤成年轻人潮流打卡新地标

  • 智慧粮仓建设忙

  • 秋染浔城 乐享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