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发布会】从“纸堆”到“智库”!市档案馆档案资源丰富,数字化率由33%提升至82%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朱曦薇 见习记者 刘思茹 文/摄)11月14日,记者从“辉煌‘十四五’ 九江勇争先”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档案馆专场获悉,“十四五”时期是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档案馆紧紧围绕“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市档案馆修订并实施了《九江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档案收集范围及移交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九江市重大活动档案收集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文件,规范档案收集、整理、移交、保管、利用等各环节操作流程,提升了依法管档、依法治档的能力。持续强化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规范档案实体安全管理,不断强化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稳步推进数据备份等工作。
档案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十四五”以来,市档案馆累计接收90家单位档案3.5万余卷、10万余件,涵盖组织人事、财政、林业、卫健、教育等多个重点领域,有效丰富了馆藏资源。民生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收集持续加强,重点接收了学籍、婚姻、土地承包、林权改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推动出生医学证明档案依法进馆,目前已接收多家市直医院共30159卷、49628件档案;预计到2025年底,民生档案在馆藏中的占比将达到省级规划提出的“市馆不低于30%”的目标;征集到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镇同个人档案。红色档案与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实现突破,2023年征集到永修籍烈士王环心夫妇遗作等实物档案4件,2025年开展了九八抗洪口述史档案征集。
“十四五”期间,市档案馆不断优化查阅服务流程,推行预约查档、延时查档、电话查档、“赣服通”查档等多种服务方式,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100%;共接待社会各界查档人员超过6000人次,调阅档案超过1.5万卷(件),复印档案超过2万页,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与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黄冈市、岳阳市等地档案馆签署协议,建立两地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工作机制,方便两地居民就近查档。同时,稳步推进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五年来,已完成1989—2000年馆藏档案12.5万件的一审、二审及复核工作;深度挖掘馆藏资源,积极开展档案编研与展览工作,举办了“安澜长江最美岸线”“弘扬抗洪精神、建设美好家园”“请听档案说”等主题展览等。
“我们加速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四五’以来,持续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2021年,申请馆藏档案数字化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完成了第五、六、七期数字化项目,累计扫描画幅超过400万页,数字化率从2021年的33%提升至2024年的82%,预计到2026年1月第八期数字化项目结束后,数字化率将超90%,超额完成目标。”市档案馆副馆长曹金桃介绍,“十五五”期间,将致力于建成一个“线上能查、跨馆能办”的数字档案馆,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同时,收集一批“全门类资源”,让馆藏结构从“单一文书”迈向“全景九江”,满足人民群众查询民生档案的需求。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