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故系列报道】让“科技专员”担当专精特新企业“最强大脑”
九江新闻网讯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难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2023年底,省科技厅等四部门印发了《“科技副总”专项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印发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力量,取得了新成效。但这项计划实施一年后,我发现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资金投入较大,导致中小企业有顾虑;二是对接周期长,需求匹配环节效率低,影响被聘方参与积极性;三是申报门槛高,企业覆盖面较低,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此需求大,且其覆盖面更窄。”为让《方案》有效赋能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政协委员柳峰经过调研后,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实施“科技专员”计划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科技赋能的提案》,希望九江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每年从本土高校、科研机构等引聘一批科研人员,帮助企业厘清科技攻关方向、整理科技需求和对接科技需求。在协助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技术攻关等方面工作的同时,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管理诊断,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财务内控体系等生产性服务工作。
作为提案的承办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认真研究办理提案。市科技局起草并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下发了《九江市高校科研人才服务科技型企业实施办法》(九才字〔2023〕33号),明确我市驻地高校在职在编的具有博士学位或教授职称的科研人才,服务九江科技型企业,三年内每月给予 3000元生活补贴,并联合市工信局、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科技副总”需求征集工作,让企业参与积极性与引聘规模持续提升。我市还印发了《九江市关于支持石化化工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九才字〔2025〕6号),其中明确,对高校院所从事石化化工领域研究的博士或教授,以柔性引进、外聘、兼职等形式在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或产业技术攻关的,三年内每月给予3000元生活补贴,提升了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据了解,我市通过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进一步降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门槛,不断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为企业人才申报职称开辟绿色通道等举措,为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畅通了职称申报渠道,让他们能为企业精准注入创新动能,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当之无愧的“最强大脑”。(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陈芳)
责任编辑:



